2023年考研新现象:“带人背书”成新生意,自习室增加功能多

admin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举行,离考试仅剩一个月时间。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考研热度逐年走高。2016年至今,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7年上涨,从177万人一路涨至2022年的457万人,今年报名人数预计会再创新高。面对激烈竞争,考生们采用了诸多新策略,老师和同学也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考研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孙炜焰摄)
大一开始准备已平常
准备一场研究生考试需要多久?也许是四年。
在2022年研考中,武汉纺织大学12A620寝室的四名女生全部考研成功
武汉纺织大学已出台政策,要求学校全员都参与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抓考研、促学风”工作,为每个学生提供四年考研“贴身服务”。该校《关于开展“抓考研、促学风”工作的通知》显示,要构建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指导的“四维”学业帮扶服务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等是考研辅导、陪伴的“主力”,专任教师也要积极当本科生导师,除推进学生早进教师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外,还需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其成为学习和考研的动力。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张霞介绍,学校详细规划了四年考研服务日历:大一加强学生考研认知,将考研纳入每年新生入学教育重要内容;大二奠定学生考研基础,围绕英语、高等数学、专业课等基础学科开展针对性帮扶和指导;大三开展学生考研动员,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共享考研复习资料等,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树立信心;大四做好学生考研服务,除举办考前心理疏导专题辅导会、复试调剂经验交流会等,还动员本科生导师点对点做好复试指导、学校推荐和导师联络工作。
不过,大力抓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风更优。“不管学生是否考研,受到好学风的熏陶都会受益。那些想考研的学生,更多的是发自内心想继续做科研,更不是受了环境影响。”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莎莎说。
事实上,即使没有学校的推动,很多学生也已在大一时定下了考研的目标。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韩道琦介绍,他2018年考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时便做出“专升本”和考研的计划,因此在大学期间一直抓得很紧,专科时获得了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银奖,本科时又获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2021实践赛湖北省本科组二等奖,“我觉得早立志早准备是好事,大学时光很宝贵,要珍惜。”
组团考研以提升胜率
每到出分季,总会出现许多“考研寝室”“考研社团”的励志故事。在之前的报道中,考生们总会提到,考研的路很孤独,是伙伴们的互相陪伴、鼓励让大家坚持了下来。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411寝室的四名男生备考中
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见到了411寝室的四名男生,他们全部都报名考研。学生许春雨说,他会和室友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作息表,四人在复习专业课时遇到困难时,会收集难点抽时间进行集中讨论,有好的经验,也会互相分享。“大家在同一时间做一样的事就像在一起上课一样,学起来很有感觉,在寝室交流也很方便,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许春雨说,大家除了互相关心“背得怎么样”“今天还剩多少任务”,还会相约散步、运动、吃喝,排解备考压力。

武汉城市学院城建学部325寝室的四名男生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工程造价专业大四学生,从今年5月起,四人就组成“考研同盟”,互相关心、鼓励、监督。虽然四人的考研目标各不相同,但还是会统一作息,早上七点半就一起赶到自习室学习,每天晚上也按时睡觉。“我们还安排了课代表呢,比如我政治好一点,就负责整理材料跟兄弟们共享,陈斌超数学厉害,就负责给我们数学答疑。如果还有不会的,我们在学校自习室问专门的指导老师。总之,一起备考更有复习氛围,效率也提高了。”学生李远卓说,不过在周末晚上,他们有时也会组队玩一局游戏,适当放松一下。
考研学生互相鼓励
除了寝室这种最常见的组团方式,还有同个社团的,同个实验室的学生组团的。在2022年研究生考试中,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夏明桂所指导的313科研团队中,全部8名本科生都考研成功。“价值观一致,协作备考才会更愉快。”多名学生说。
各高校也大力支持组团考研。武汉纺织大学便倡导各学院成立“考研传帮带群”,搭建高低年级帮扶平台;倡导各学院的不同专业学生成立考研社团、考研俱乐部、考研(出国)学习小组,倡导各班级成立“考研小组”,吸引更多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伙人”。
自习室增加,功能也变多了
随着考研人数不断增长,高校的自习室不够用了。
11月7日,武汉学院校长李忠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听课时,一名大二学生递来小纸条,反映图书馆自习座位紧张,希望配备更多带有充电位的桌椅。第二天,学校管理团队就到图书馆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定出了增加自习座位的方案。“近年来,我校图书馆进馆人数逐年上升,最近平均每天近四千人次进入图书馆,全馆两千多个自习座位,确实存在周期性座位紧张问题。为此,图书馆多次增加自习座位,推出座位预约服务,设置独立的考研自习区,引导不同需求的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该校图书馆馆长温爱莲说。
像这样要求增加自习室的意见,几乎每所高校的校长都收到过。“学生愿意学习是大好事,但能开发的位置都已经开发了。而且现在课多活动多,学校的教室也很紧张,几乎都是一周无休在运转。我们现在就是鼓励各院系内部挖潜,设立院系自习室,分流一部分学生。”湖北一所高校的校长说。
中南民族大学认真备考的学生们(孙翰林摄)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吴兆桐告诉记者,学院考研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大四学生共410人,就有近300人选择考研。“现在考生的自习区域主要有三个,分别位于学校图书馆的考研自习室、北区当代学生公寓2A层以及学院内的固定教室。其中学生公寓的自习室是今年刚改造完成的,能容纳上百人。”他说,学校和学院都很为学生着想,把考研自习室设置在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便利处,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武昌首义学院,学生专心晨读
武昌首义学院则在南区图书馆二楼实行考研学生“实名制”阅览座位,为方便学生冬日晨读,学校还在图书馆总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开放了晨读室。

吴兆桐把摄影师请到自习室为学生拍研考登记照
除了想方设法增加自习室座位外,许多高校还增设考研指导服务,在自习室里安排专业老师驻点答疑,辅导员、班主任则做好“后勤服务”。吴兆桐便是其中的典范,他不仅为自习室的学生们买涂答题卡的2B铅笔,还请专业摄影师到自习室为学生们拍研考登记照。“今年夏天,我们学院老师还为留校自习的学生们送冰镇西瓜呢。”他说。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在学生社区开设考研政治辅导班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各学院纷纷邀请专业老师和考研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走进学生社区,为考研学生做考前辅导、经验分享、政策解读、心理疏导等。

“信息战”趋势越发明显
在备考中,越来越多学生发现,要想考研,不能只靠埋头学习,打好“信息战” 非常重要。
今年从武汉晴川学院毕业并以英语口译专业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开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樊美麟便是成功例子,在选择和备考目标学校时做了相当充分准备的她说,直到大三下学期自己才决定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深化本专业的学习,参与更多的口笔译实践,增加就业砝码。此时留给她复习备战的时间已不太多,但对一直喜欢口笔译、多次斩获大奖的樊美麟来说,马上开启备考不是最重要的,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考研院校和专业才是第一位。
樊美麟成功上岸南开大学
“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樊美麟说,考研战也是信息战,信息搜集能力至关重要,她便通过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多渠道了解,搜集多所高校的地理位置、专业实力、招生名额、报录比、分数线等信息,感受出题风格,以便科学择校。在专业的选择上,则以兴趣为先,“我想无论是跨考还是考本专业,读自己感兴趣、愿意学下去的专业,就是最好的,当然,还要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再上手做历年真题,亲自感受其题型、难度和题量后,樊美麟选定了南开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对我来说,南开大学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备考时我一直充满了信心。”她说。

学生积极了解考研资讯(唐诗摄)
正在备考西南大学化学专业的张雨(化名)也告诉记者,学校参考书目、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她大三时便开始搜集信息,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她获取考研相关信息的首要平台。“确定目标院校后,就看学校官网的招生简章,从招生目录中了解专业考试科目,再到官网看有什么参考书目。”她说。

如今有不少考研成功的学生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和学习方法,这些达人成为了考生们的信息源甚至是好朋友。“我在网上联系了一位学长,向他咨询了很多细节。学长很耐心地教我,我在他的推荐下买了相关学习资料。”备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王平(化名)说。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杨泽晨计划考山东大学,她偶然在微博超话中认识了一位今年刚刚考上她目标专业的师姐,师姐向她介绍备考资料、备考重点,还常常为她加油打气。
在网上与备考同学共享信息也很重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丁俊杰就是通过微博平台找到的研友,他说,战友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学生而言,大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还能交流学习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许多学院会在考研交流会上为学生准备很多零食
另一个获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考研交流活动,许多学校把交流会变成了解压会。如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考研就业午餐交流会,交流会按照考研、考公和就业分4组进行,覆盖2019级全体在校学生,大家一边吃喝一边交流。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织考研讲座时,现场每人都能领取一袋零食礼包,包含辣条、薯片和可乐。为了照顾大家的口味,每袋零食都有微辣和重辣可以选,薯片也有多种口味,学生总能选到最喜欢的。

“带人背书”等成新生意
一些瞄准考生痛点的新生意开始兴起,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总结,并监督打卡的“带背营”便是其中之一。
11月21日清晨6时,武汉一高校大四学生小汪一到图书馆背诵区就打开了政治科目“带背”资料读。读完后,她打开手机小程序,用“带背营”当天给她提供的题目,检测自己的背诵成果。
上月,小汪搜寻考研资料时,刷到自己关注的考研公众号推出了政治科目“带背营”,仅需29.9元,即可拿到总结好的讲义,并加群每日提醒打卡。价格不贵,小汪就报名决定一试。
“进群后,群主给我们发了一份4张的电子讲义,说我们需要在21天内,完成背诵并在小程序内测试。如果21天每天坚持打卡,‘带背营’结束后,群主会返还我们29.9元。”报名“带背营”拿到资料后,小汪打开群内提供的小程序看到,小程序已将知识点和讲义视频,分为21天设置好,“带背营”学员完成当天的讲义和小测试即可打卡。
小汪的带背讲义
小汪说,每天她会花半个小时,听完小程序上的课程,并完成15至20题的小测试。每周,群内还会组织一场小规模测试,测试前几名的同学还能获得奖励。参加“带背营”一段时间后,她认为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了。

准备报考教育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肖,也曾在备考期间参加教育学专业课程的“带背营”。“我买过好几次‘带背营’课程,最贵的一次要100多元,对我来说是有效果的。”小肖说,但带背营只能用于部分知识点的复习,并不全面。也有部分同学参加“带背营”收获甚微。“我报了一个新闻专业课的‘带背营’,内容和我想考的学校知识点匹配不高。”正在备考的大四学生小孙说。
打开微信搜索栏,搜索“带背”,会蹦出许多考研“带背营”,涉及英语、政治、新闻传播、法学、护理学等学科,有的甚至还细分了专业课的不同考点和不同题型。带背营究竟有没有用?从事考研培训行业的肖老师介绍,这得看“带背营”准备的复习内容是否全面,建议考生不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这上面,需要梳理的知识点最好自己过一遍,一旦发现不合适要学会及时放弃,毕竟考研前的复习时间特别宝贵。
为考名校,“二战”者不少
“今年‘三战’,朝着自己的梦想再拼一年。”近日,正在备考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法学专业的王梦真(化名)和往年一样进行着最后的复习冲刺。2020年大学毕业的他,这几年一直留在武汉考研。
前两次考研,他都报考了上海一所“双一流”高校,第一次因准备时间太短,距分数线相差甚远,第二次他卯足了劲,准备很早学习也很投入,却依然失败。“法学专业本来就很热门,每一年报考的人还在增加,我只能再拼一年。”他说,今年考研报名时他纠结了很久,选了另一所“双一流”,“如果还考不上,我就去就业了。”
像王梦真这样坚持考三年的人不那么多,但“二战”的可真不少,他们中有许多都是为了冲名校。
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华(化名)便是。去年她报考的是华南理工大学,没能成功,今年她转考华科大,她说:“勤能补拙,第一年我没复习好,如今认真学习了两年,应该会很有竞争力,和我一样想法的考生挺多的。”
二战、三战相对于一战来说,考生的压力会大很多,李华说,这很需要父母的支持,“爸妈没给我太多压力,我也比较年轻,多考一年,也还好。”
正在备考的考生中,考虑二战的也不少。“现在大家都复习得很好,竞争很激烈,我感觉自己很难第一次就成,反正今年先考,失败了,明年再继续。”正在备考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曾琦(化名)说。
此外,考研大军中的社会考生也越来越多。10月25日,武汉市民肖女士和同事向女士赶在考研报名截止日报上了名,打算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工作很多年了,这些年身边不少朋友在工作后继续深造,有读研的,还有读博的,我觉得自己也应该试试,实在不行就多考一两年。”肖女士说。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

  • 评论列表